來源:geekcalendar@flickr, CC BY 2.0
有策略的做事情也就是「不短視」的意思,你必須察覺同事或對手沒發現的事情,並且把它們納入考量。但不短視不是假裝你可以看到未來的意思,相反的,你必須以地面上的事實為基礎,而不是模糊描述遙遠的未來。
在開始之前,我推薦所有的創業 CEO 應該投資一些時間去了解認知科學 (Cognitive Science)。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,人類的大腦有其既定的構造與工作方式。順著它的設計使用,你會得到越來越強的認知與思考能力。逆著它的設計使用,則有可能不斷受挫、沮喪。除了精進自己的認知,我們還需要設計各種結構,去精進同仁們的思考,因此了解大腦運作的方式,是非常關鍵的背景知識。
神奇的「寫下來」
卡內基並不是從清單的內容得到價值,相反的,價值是在建構清單的過程中產生的。人們有清楚的目標,並且會自動像導彈一般的追逐目標,這樣的想像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。人類的「腦筋」是有限的,而其認知的能力也是有限的。
人腦最大的問題是「健忘」。所以當你在思考一個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時,常常滿足了 A B C,卻忘了 D E F,滿足了 B C D F,回頭又忘了 A 與 E。這背後是有原因的,人腦是非常多的「迴路」所組成的構造,這些迴路都有半衰期,剛剛連通一次,過幾秒鐘它就斷掉了,這是所謂短期記憶。而長期記憶,就是如果不斷連通這個迴路,則它就可以持久一點。
把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、其相對限制條件,及過程中想到的靈感寫下來,在寫的過程中有機會觸發更多迴路,也就是所謂聯想,並且可以加深記憶 ─ 視覺辨識當初是用來記憶危險與食物的地點,因此比想像力的記憶來得長久許多。一旦寫好之後,這個清單就變成你的「外部長期記憶」,未來即使因為大腦迴路半衰失去記憶,你還是有辦法克服健忘的問題。
所以我每天寫網誌,見人就說「Leaders are not just readers, they’re writers, too.」,背後其實有些科學的道理。
思考與不確定的痛苦
當大腦承受著必須思考出脫困方法的壓力,第一個出現的點子往往是一個心靈上的救贖,問題是這世上可能還有更好的方法,或許就在我們眼界外面一點的地方。但我們卻接受「提早結案」,只因為丟棄一個「判斷」是痛苦且令人不安的,因此,當我們想出一個「點子」,我們往往花很多力氣去辯護它而不是質疑它。
Rumelt 描述的是另一個人類大腦普遍出現的缺陷,背後的原因似乎跟理性是否能有效抑制感性有關。當我們處在一個困境時,動物的本能會讓我們非常想要掙扎離開這裡,因為實在太難受。當初溺水時瘋狂找尋浮木的動物應該有比較高的存活機率,因此這個本能被 hard-code 到我們的 DNA 裡面。後來人類發展出了理性,在困境時如果能善用它,找出最好脫困方案的機率應該更高。但可惜理性存在的時間還不夠久,這樣的能力還沒被寫入 DNA 裡面,因此我們常常必須跟本能對抗,才能在困境時冷靜的使用理性。
好在思考企業策略並不是真的溺水,只是微微趨向「想要趕快做點什麼來改變這個困頓」而已。我們只需要時時提醒自己,去反覆質疑每一個點子,尤其是對照之前寫下來的問題與限制清單,不斷練習後,就能夠慢慢變成壓抑動物本能的大師。
★ 每一個理財行動,全在於個人的一念之間,一個小小的決定或觀念的改變,就有可能影響你的未來財富人生..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