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個月來臺北授課,在課堂間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。中午,她主動找我一起吃便當(常看憲哥專欄的朋友應該有發現,我很多話題與靈感都是吃便當時找到的),原來May曾上過我三次長短時數不同的課程,三次都在不同銀行,因為常轉換銀行,我戲稱她是銀行業的「業務傭兵」。
業務傭兵的飄泊生涯
國立大學財經系畢業後,到美國念了個高檔的MBA回台(所謂高檔,指的是名校也是高價),回台後參加A外商銀行的儲備幹部計畫( Management Associate Program),國內很多知名的金融銀行都有此一計畫,由於該銀行的訓練計畫完善,加上又有綁合約附帶離職懲罰條款,May一待就是近四年。我問她離職原因為何,她說:「我想證明,30歲前的我還有更多能耐,也想出去多看看。」我心裡面想,我好像常聽到年輕人講這個理由。
接下來這段時間,May在金控內各單位歷練,展開她在金融業的漂泊生活。先在B本土銀行做了兩年多的白金理專,再到C本土銀行兩年多擔任理專的業務主管,D外商銀行三年多的業務主管,最後於年初「回鍋」C本土銀行,擔任分行經理一職至今。
我聽完之後,最想問的幾個關鍵性問題就是:這幾個銀行的離職原因是?那又為何會回鍋C本土銀行?本土銀行與外商銀行的差別在?
據May表示,她會從B到C,是因為業務主管的職缺很誘人,C到D是因為薪資與獎金水準較高,再次回到C,是因為分行經理的職缺與管理工作的高挑戰,加上C銀行的高階主管是她以前在B銀行的大老闆,他願意大力引薦,May才回鍋C銀行懷抱。
如果她說的都是真的,我看到幾件事:
第一,她都沒有在我面前批評前銀行老闆的不是,也沒有提到任何環境適應不良的問題,這一點我很意外,畢竟以前我跟金融業朋友聊天時,講到離職原因,多多少少都會講到老闆的機車與不是。
第二,這行業的確是靠離職與跳槽,職位與薪水才會節節攀升。
第三,她應該擁有一些核心能力,才會走到哪裡都吃香。
第四,好的人脈與適時出現貴人的提拔,有助於職場跑道轉換。
★ 每一個理財行動,全在於個人的一念之間,一個小小的決定或觀念的改變,就有可能影響你的未來財富人生..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