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者從錯誤中學習,但有些錯誤會造成長期、不可逆的苦果,仍須提前注意、警惕。
1. 跟厲害的混蛋合夥
你打從心裡不喜歡這個人,之所以找他一起創業,只是因為他的技術很強,或是擁有你需要的人脈、經驗、履歷。
後果:將來勢必要請他離開,離開時幾乎保證會讓你跟公司受到很大傷害 ─ 混蛋不是白混的。
2. 為了一個商機創業
對這個產業、客戶沒有任何熱忱,純粹只是看到了一個所謂商機,就一頭栽到裡面去。
後果:缺乏熱忱又急於獲利,頂多就是陪公子讀書,損失金錢與寶貴的人生。
3. 把這件事當做兒戲
認為創業很酷、很浪漫,人生必須有一次追逐夢想的體驗。
後果:在真槍實彈的創業戰場,觀光客心態輕則損失門票錢,重則造成一輩子的傷害。
4. 靠著婊人往上爬
總有一天繞回來婊你自己。
5. 對的人在錯的位置上
丁丁是個人才,所以先請進來再說。
後果:公司裡並沒有他的位置,只好幫他創造位置、找工作給他做,無故增加公司成本,他也很難從中得到滿足,最後往往失望的離開,而公司白白犧牲了資本與機會。
6. 借了不該借的錢
為了救火去借錢,或是還沒有商業模式就盲目的去申請青年創業貸款。
後果:創業失敗機率遠大過成功,所以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失敗卻背了一屁股債,還要打工五年、八年才還清。
7. 拿了不該拿的投資
因為他不斷引誘你,因為不拿白不拿,因為錢快燒完,你拿了缺乏共識的投資人的錢。
後果:不久之後他就會開始管你,聽他的可能把公司搞成四不像,不聽他的他又去外面放話,讓你陷入人間煉獄。
8. 過早稀釋
因為不熟悉增資的遊戲規則,因為不知道如何繞過台灣無理的面額制度,你在第一輪增資就稀釋了 40%、60%,甚至 80% 的股權。
後果:前面稀釋的越多,後面增資的選擇就越少,當你被稀釋到只剩 10%、5%,這還算是你的公司嗎?
9. 用錯誤的結構增資
為了趕快把錢拿進來,跟投資人簽誇張的對賭條款、完全不平等的清算條款等非常另類的增資合約,或是用非國際慣例的本土式結構設計特別股。
後果:亂七八糟的資本、合約結構,嚇跑後面想投資的創投。
10. 不用功
認為只要把產品顧好,客人就會來,對於身處的垂直市場、上下游產業、橫向相關領域、國際同業,缺乏積極、深刻的研究。
後果:閉門造車,無法成為氣候。
11. 沒把英文學好
反正暫時用不到。
後果:外國潛在夥伴來台、需要出國考察,甚至向海外拓展,破爛的英文讓你事倍功半。
12. 不運動
每天忙到沒時間了。
後果:公司有點成績,正需要你帶領它更上一層樓時,健康先亮起紅燈。
結論
創業是長期極限運動,要持續頂尖,有太多方方面面需要注意,與大家共勉之。
___
別後悔,快來 Facebook 上加入我們
(Image via guy_on_the_streets, CC License)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