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!不僅是中國經濟的主旋律,同樣也是資本市場的關鍵詞。日前國務院印發了文件,要求“發揮資本市場作用”著力推進企業兼並重組,此消息一出,相當於吹響了國資深化改革的沖鋒
改革!不僅是中國經濟的主旋律,同樣也是資本市場的關鍵詞。日前國務院印發了檔案,要求“發揮資本市場作用”著力推進企業兼並重組,此訊息一出,相當於吹響了國資深化改革的沖鋒號,上海、廣東、四川等國企板塊表現活躍,但被投資者“忽視”掉的恰恰是資本市場本身,無論是“企業發行優先股、定向發行可轉換債券作為兼並重組支付方式,研究推進定向權證等作為支付方式”,都離不開券商在其間的穿針引線及專業顧問服務。
在我看來,這正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“新興產業”板塊。關於這個問題,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去年已經明確的指出,“我國直接融資比重比較小,主要是依靠以銀行為主的融資體系,但是未來僅僅依靠銀行融資難以為繼,資本市場將會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,要推進多渠道的股權融資體系建設”。
而央行要將銀行間背負的融資重擔轉移給資本市場,也就必須為資本市場大開“方便之門”,不僅僅是更大尺度放開外資進場,未來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間的資金流動也將更加通暢。換言之,券業與銀行業在中國金融市場的作用與定位正發生微妙的變化,券商將憑借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加速,擠身中國經濟的舞台中央,並在這位置上與銀行來一次“對位換人”。
對於有著投行業務的綜合類券商來看,“大擴容”意味著大生意,從上市輔導開始,券商就相當於在業務上開動了“印鈔機”,不僅要給企業編一個動聽的好故事,為準上市公司爭取一個較高的發行溢價,同時還需要在詢價發行環節,為企業找到合理的機構“對手盤”來撮合交易,包括其后上市公司的再融資,以及發生在資本市場的並購重組,都離不開券商的參與乃至推動。既然看到了中國的融資結構將迅速由銀行轉向券商,並因此給了銀行一個超低的估值,為什么不能對券商樂觀的看高一線呢?
來自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數據顯示,去年九成券商實現盈利。值得注意的是,2013年成為全行業自2009年之后首次重新出現業績正增長的年份。盡管如此,相比於其他金融子行業,證券行業的總資產規模仍然偏小。行業盈利模式得到改善,兩融業務收入占比提升是最大亮點。不難預見的是,隨著2014年IPO重啟,個股期權上市,甚至是“T+0”交易創新試點,包括上文所提及的國有資產借資本市場平臺的風生水起並購重組。券商將在去年扭虧為盈的基礎上,賺的盆滿缽滿。
當然需要提醒的是,隨著互聯網券商掀起的“零傭金”價格戰,傳統的經濟業務將免費的大潮下,由盈利業務變成運營成本,“靠天吃飯”的日子正式宣告結束。為了彌合傭金收入趨降的短板,券商需要大力發展資產管理、證券咨詢等增值服務,這些將取代經紀業務收入成為券商新的利潤來源。另一些綜合類券商則會專注於高凈值客戶服務,提供“兩融”等創新服務,或者發力投行模式獲取高階收入。
簡單的說,未來券商之間競爭的勝負,並不取決於營業網點面積的大小,也與投資顧問數量的多少無關,而是誰能夠最先“解放思想”,並以互聯網思維在創新業務上多邁進一步,誰就將是未來券業的王者。
相對於不堪重負並已步入行業生命周期暮年的銀行業來說,業已經展現壯志雄心且將主要承擔起為中國經濟輸血的券業,無疑是當前市場備受矚目的金融新興產業,同時券商也是孵化新興產業群崛起在資本層面最核心的發動機,另外,相比銀監會與央行對商業銀行監管標準的不斷提升,證監會對券業創新力度的支援則越來越大,加之,銀行已經篤定要將間接融資的“生意”加速轉交給券商,券業的增長潛力超越了想像。
如果這些業務還感覺太遙遠,那么已經重啟並正在提速的IPO,就是近在眼前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,即將借資本市場完成國資縱橫捭闔,則無疑給了券商在投行業務方面一個更寬廣的舞池。對於國內大大小的券商來說,隨著互聯網這個“野蠻人”的侵入,坐著等生意上門的好日子已經結束(原有商業模式被顛覆),要么主動擁抱互聯網企業尋求雙贏,要么以互聯網思維來創新模式與產品,要么走“高層線路”在某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,除此之外只能是等待被贏家通吃。在這三個層面,已推出以資金杠桿可做空創業板工具的廣發證券(行情,問診),在行業研究上擁有較強定價權的中信證券(行情,問診),以及第一時間觸網牽手騰訊的國金證券(行情,問診),都是我們可以觀測券業風向的重要視窗之一。(嚴浩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