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兩年,全球網路產業不約而同掀起了叫車大戰。在中國,滴滴與快的打車搶市圈地,拉動背後龐大的行動支付利益,讓騰訊與阿里也不得不介入。在美國,創業四年的 Uber 在去年傳出年叫車淨額可能突破 10 億美金,因此能收取的服務費則達 2.1 億。
接著在上週五,Uber 又傳出成功募得美金 1.2 億 Series-D 資金,Pre-money (投資前) 估值高達 170 億。當然,每次有這種超高估值的創投案,就會有人喊泡沫、犯規。
但到底 Uber 值不值這個「天價」呢?以下是我的幾個思考點供大家參考:
市場
美國計程與黑頭車行業年淨營業額達 110 億美金,平均年成長 +3.4%。換言之,Uber 目前的穿透率約是 18% (見下),假設 Uber 這類型服務的屋頂是在 40%-60% 穿透率,則 Uber 在美國本土還有 2-3 倍的空間可以成長。
商業模式
Uber 先向乘客收取打車費用,扣除 20% 服務費後,才付給司機,因此扣除金流成本後,營業額幾乎全是毛利,且有非常好的現金循環,是非常健康的商業模式。
平台價值
Uber 已經在全球約 280 個城市開始營運,所建立起的平台價值對於後進者來說是相當高的進入門檻。
Traction
根據團隊自己公布的資料,過去半年內營業額成長翻倍,也就是現在的約當淨叫車額可能已經達到 20 億美金,而如果維持這個速度成長,年底時的年淨叫車額將會達到 30 億美金。
基本面
如果 Uber 今年底的年淨叫車額可以達到 30 億美金,則它的年營業額可以達到 6 億左右,假設它的理想淨利率可以達到 40-60%,則表示今年底時的年淨利約是 2.4-3.6 億。由這個數字去計算,182 億 Post-Money 估值反推的 PE 約是 50-76 倍,對照成長動能類似的 Facebook 的 83 倍 PE,事實上也不算是太誇張。
IPO
以 Uber 目前的營業規模與成長態勢,只要 IPO 市場對於網路公司的偏好沒有太大改變,12-24 個月內申請 IPO 是非常有可能的。
下檔保護
最後,與投資上市公司不同的,投資新創公司的創投通常會取得「優先清算權」(liquidation preference),也就是說當公司以較低估值被收購時,創投可以優先拿回本金 (多數時候還會加計利息),而不受股權比例所影響。加上 Series-D,Uber 目前為止的總募資金額是 15 億美金,因此即使未來 Uber 成長不如預期,只要能夠用這個價錢以上賣出,創投還是可以拿回本金與利息。以 Uber 目前的營運狀況,15 億美金的併購價格幾乎是保證的。
連動式債券
也就是說,Series-D 的投資人,基本上是買了一檔有相當下檔保護的連動式債券 (Structured Note),可以押注 Uber 兩年內 IPO 的 2-5 倍上檔機會,而即使這條路沒有想像中順利,也有非常高的機會可以拿回本金與利息,也因此你看到參與這次增資的,都是成長與私募基金。
所以,或許與大多數網路新創公司相比,Uber 的估值非常高,但如果你從上面這些點來思考,對這次 Series-D 的投資人來說,這其實是一個低風險低報酬,相當合理的投資機會。
___
歡迎在 Google+ 上收聽我的更多分析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