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dearevan (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)
看板movie
標題[新聞] KANO讓他們哀哀叫的原因
時間Tue Mar 18 12:12:21 2014
真的 一部電影就讓某些人震怒如寇讎 很厲害啊!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4/new/mar/18/today-o1.htm KANO讓他們哀哀叫的原因 ◎ 張世澤 近日電影《KANO》出現票房熱潮,連帶激發不少批評,甚至引起有心人士計畫性攻擊;當 中關於電影「媚日」或「還原歷史」的爭辯,卻充分凸顯台灣棒球在「國球」論述之下的 悲哀。如對照美國棒球論述的發展,這種觀點的形成,可以得到近似的脈絡性理解。 迄今,儘管美國民眾、媒體甚至「棒球名人堂」,都認為棒球源於美國內戰英雄之手,此 即「杜博戴與庫伯鎮神話」(Doubleday and Cooperstown Myth)。但實際上史家早已公 認,十八世紀末英國傳入北美的「輪打」(Rounders)改良版本,才是今日現代棒球前身 。 為何公眾認知迥異歷史考察呢?原因在於美國棒球論述的發展始終帶有高度政治化色彩。 在某種刻意的塑造之下,現代棒球被視為源自美國的運動,而為了擺脫英國殖民文化的附 庸,美國棒球被切斷了與英國的歷史連繫。 一八八○年代至一九二○年代期間,棒球在美國開始被尊為「國家娛樂」(National Pastime),這是為了面對當時劇烈的社會變遷的衝擊,美國棒球被當作一種凝聚國家認 同與傳遞美國精神的媒介;此外,為淡化美國「種族隔離」的黑暗史,面對多元文化與移 民社會的挑戰時,美國棒球也曾被塑造為偉大的「社會熔爐」縮影。 換言之,在堅持反殖民、愛國與政治正確的立場之下,美國棒球史原貌與社會意義,似乎 早已成為美國公眾「不願意面對的真相」;反觀國內,被喻為台灣「國球」的棒球,不也 一直淪為諸多政治口水下消費的廉價品嗎?或許KANO這部電影不能完全避免渲染和改編, 但正因KANO透露還原歷史或時代背景的企圖與嘗試,才會如此無法見容於充斥政治化眼光 的批評者之流吧(作者為臺北城市科技大學副教授) -- 人的理想一定要高出他所能做到的, 殘酷的現實也許早已劃定了你的極限, 如果我們不奮力的為『不可能』而努力, 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『可能』的極限在哪裡! 1939年諾貝爾獎得主,格哈德‧多馬克〈Gerhard‧Domagk〉 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 ◆ From: 140.109.183.165
推 WHO0204:好文推推,不可否認來自日本的影響,無論是好是壞,畢竟 03/18 12:15
→ WHO0204:是歷史,才會出現史家跟政治立場相左的情況吧。 03/18 12:17
→ onetwo01:看過電影的人根本不會想這麼多,這就只是個勵志娛樂片而已 03/18 12:19
推 fantas99:原來是英國傳入 推 03/18 12:19
推 gunng:昨天還有篇說台灣棒運是光復後才發展的 03/18 12:21
→ gunng:說KANO只是短暫發光 真的是.... 03/18 12:22
推 ILLwill:睜眼說謊話不就是中華文化 03/18 12:23
→ monica04598:看電影真的不會想太多.就算會..也只會希望不要再戰爭 03/18 12:24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