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文
部落格全站分類:休閒旅遊
近日文化部長龍應台提出應該課徵5%的電影稅,該稅不繳入國庫,而是由文化部直接作為電影產業發展之用。這樣的建議帶來不少反對的聲音。導演魏德聖、王小棣、馮凱與九把刀就認為,對電影課稅拉高電影票價,假設廠商(電影院與片商)不自行吸收,而選擇直接反應給觀眾,可能會嚇走觀眾、降低整體票房。暫且先不論誰對誰錯,兩者爭論的核心其實就是市場自由度的問題。政府當然希望能進一步擴權,透過資源重新分配讓市場改變成政府想要的樣貌。廠商則希望政府干預越少越好,特別是這些在票房上相當有斬獲的導演,自然不希望自己因此少賺錢,甚至政府還把這些錢拿去補貼他們不見得認同的同業。
政府與廠商的邏輯至少分明,但人民的態度呢?觀眾的立場呢?有些人支持、有些人反對,但似乎仍是反對者多於支持者。這麼說吧,如果用問卷問「你支持電影額外課稅以補助台灣電影產業發展嗎?」結果會是反對者多於支持者,理由是應該讓市場自由化。如果問「你支持台灣政府扶持發展電影產業嗎?」結果則會是支持者多於反對者,理由是台灣應該要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。換言之,雖然許多人口口聲聲說要政府負責規劃產業發展,但如果需要人民有所犧牲,例如禁止好萊塢電影進口數目(假使台灣敢對美國這麼做),那麼人民又會反對到底──人民真的「想」好我們需要怎樣的產業政策嗎?我想沒有,只是憑著感覺發言。有趣的是,九把刀說過一句非常從觀眾角度出發的話「我們要支持好片,而不是支持國片」,反而說清了觀眾拒絕政府限制、要求市場自由開放的心態。
問題是,好片由誰定義?又該如何定義?
賣座的電影,就是好電影?
如果從台灣這些票房大導的角度看來,當然能賣座的電影就是好電影。邱瓈寬導演在金馬獎公布入圍名單之後,對於《大尾鱸鰻》沒能佔得席次大發雷霆,顯然她認為電影賣座成這樣,既然得利,理當得名。的確,賣座的電影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,只有商業利益才能驅動一個產業良性運作,邱導演對台灣電影產業的貢獻當然不可抹滅。從產業角度看來,賣座的電影是好電影,然而,這並不表示好電影必然賣座。
除了票房以外,另一個支持產業永續經營的關鍵要素是技術。即使現在能拍出受觀眾歡迎的電影,也不表示未來能夠持續受觀眾歡迎。觀眾的口味變化甚快,而且相當容易疲乏,如果片商沒辦法持續拍出各種題材、多種元素的電影,觀眾很快就厭倦。就以台灣電影這一年的情況來說吧,無數本土元素、無數小清新、棒球就有三部、拔河都有兩部,以素材與主題看來,已經開始展現出疲態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/2014,進擊的巨人線上看,candy crush saga外掛,正妹寫真三圍
qhhm2mx5usb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留言列表